2月6日,304am永利集团昭觉花开团队5名成员于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荞窝镇开展为期两天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减贫工作”主题调研活动。
普格彝语意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东、南、西、北面分别与布拖县、宁南县、德昌县、西昌市、昭觉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辖34个乡镇、15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有彝、汉、苗、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21.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占86%、农业人口占93%,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和深度贫困县。.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6亿元、增长4.5%。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7元。全县共有贫困村10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26户68628人,贫困发生率37.34%。目前存在四川省凉山州多地区易地搬迁后如何巩固扶贫成果,实现持续做好后续发展规划问题。此次选择“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减贫工作”主题,旨在通过团队成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后续减贫问题,其意义在于为当地政府提供参考意见,让易地搬迁后的当地居民不仅能够“搬得来”更要“稳得住”和“能发展”。团队从深入凉山州多个易地搬迁地区实地调研,收集扶贫数据,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采访易地搬迁后的村民,了解村民们的实际生活等着手开展。
2月6日,昭觉花开团队在荞窝镇邓志红书记以及来自成都党校龚贤处长的带领下,深入当地易地搬迁典型示范点进行实地调研。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团队发现,虽然荞窝镇易地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完善但是居民稀少,同团队一起的邓志红书记看出了我们的疑惑,讲到,荞窝镇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是自愿的集中安置点,搬迁到这里的大多都是周边县乡的居民,大多数青壮年目前正外出务工,留在安置点的只有老人与小孩,且安置点的居民多部分为彝族同胞,由于疫情原因与彝族年已经结束,大部分外出务工的人员选择留在当地过年,因此在该次调研的过程中仍在集中安置点的居民才会比较少。
在采访当地村民克其解合中了解到,他之前老家是在昭觉县,当地生活环境相当恶劣,不到十一月就会下雪,后来响应政府的号召,自愿搬迁到荞窝镇,极大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在采访中他提到,儿子与儿媳妇都外出务工一年能够赚几万元,不仅能够补贴家用还能够支持孩子上学和改善生活,自己则带着孙子在当地读书。易地搬迁后的集中安置的房屋比起搬迁前自己居住的土瓦房好了太多,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也较为完善,克其解合的脸上满是笑容,一直提到“脱贫攻坚瓦吉瓦,习近平总书记卡莎莎”。(“瓦吉瓦”与“卡莎莎”都为彝语,意为“很好”)
在调研期间,团队各成员围绕“稳住易地搬迁脱贫后续就业工作”主题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与方案,团队成员陈芯蕊提出,将当地的农业引入外部市场的资金,在当地开工建厂,不仅在吸纳当地空余劳动力方面有着显著效果,更能够推动当地产业减贫发展并且使因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情况得到改善,得到了邓志红书记的肯定。
通过实践,团队与政府相关负责人交流了改良意见,尤其针对增加就业与稳定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居民生活方面展开讨论,团队成员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得到当地工作人员与学者的肯定。对于此次调研成果,团队成员撰写多篇新闻稿,以及调研报告和一篇论文,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充分结合,得到更深层次理解。